湖北是茶产业资源大省,茶产业大而不强,痛点在大龙头缺少,难点在大品牌缺乏,堵点在产业链缺失,短点在市场占有率不高。到2025年,茶产业链综合产值要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,基本思路是要树立大抓产业、抓大产业的理念,着力强龙头、树品牌、建产业、拓市场、造环境,切实落实好“茶业十大行动方案”,大力提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。
湖北如何实现千亿元茶产业目标?要着力实施好“五大工程”:
一是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。
龙头企业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牛鼻子”,也是当前我省茶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、急需突破的重要瓶颈。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,夯实发展基础,突出重点培育,支持多元发展,全力打造一批行业头部企业、领军企业、链主企业。(1)基地集聚型。支持和引导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,大力推进标准化生态茶园、绿色有机茶园建设,严把茶叶种植生产质量安全关,培育一批高品质原料生产基地,打造一批生产前端龙头基地,形成一批茶业强镇强村,夯实茶产业发展的基础。(2)生产加工型。推动传统茶叶加工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有机结合,引导茶叶加工企业加大标准化、机械化、自动化的生产技术改造与运用,不断提升生产效率,节约生产成本。支持有规模、有实力的茶叶加工企业,围绕茶饮料、茶食品、茶具等茶产业上下游,大力发展精深加工,形成一批加工型大龙头。如:恩施州组建了恩施硒茶集团、恩施玉露集团、利川红集团;宜昌市组建了宜茶集团;赤壁市组建了茶发集团。等等(3)商贸流通型。进一步强化市县乡物流运输体系建设,优化农村电商网点布局,加强省内外茶产业及农业主题展会活动的举(承)办,为湖北茶叶“走出去”搭建平台、畅通渠道。支持茶企依托产业特点,通过联合发展、组团发展,大力推进专业性茶叶市场、区域性茶叶集散中心建设,培育一批茶产业商贸流通型龙头企业。如:武汉打造了“武汉客厅茶城”“知音茶城”“汉口东方茶港”“徐东茶城”“白沙洲茶码头”等。
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工程。
进一步抓紧茶产业品牌建设,树立品牌形象,提高品牌效益,大力提高我省茶产品品质,增加附加值,提升含金量。(1)推进品牌整合。加强全省茶叶品牌整合力度,省级层面重点打造“楚天好茶”重点公共品牌,并重点培育恩施玉露、宜红(利川红)、宜昌毛尖、赤壁青砖茶、武当山茶、大别山云雾、襄阳高香茶等7大区域公用品牌,市县两级突出“一市一精品、一县一品牌”打造地区特色品牌,企业自主打造企业品牌,形成品牌矩阵。(2)加大品牌宣传。发挥政府引导作用,加大在央视及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力度。以省里名义组织举办“楚茶论坛”“中国·武汉“万里茶道”国际博览交易会暨“万里茶道”高峰论坛等推介活动,开展一系列茶文化交流、茶贸易对接经贸活动。同时,调动市场主体能动性,实施品牌宣传补贴,鼓励各地以及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打造在国内叫得响、立得住、过得硬、传得开的湖北茶叶大品牌,力争1个品牌进入全国10大茶叶品牌之列。
三是大力实施补链强链工程。
大力开展茶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工程,进一步完善产业链、稳定供应链、提升价值链,推动全产业链发展,力促茶产业提质增效。(1)打造优势产业。大力发展市场带动力强、规模大、经济效益好的茶叶龙头企业,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组织化水平。规范管理茶叶专业合作社,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,创建茶叶产业化联合体,推进规模化经营,引领标准化发展。重点支持一批茶叶市场建设。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,提供从修剪采收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程社会化服务。(2)完善产业链条。深入推进茶产业“接二连三”,加大茶企适销对路产品多元化开发力度,支持龙头茶企,采取与实力企业跨界合作、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等形式,大力发展茶食品、茶保健品、茶日用品等茶产业衍生品,围绕茶产业细分领域开发现代茶饮(如奶茶)、抹茶(恩施玉露、孝感半兵卫)、茶生活化妆用品(如恩施硒茶、赤壁青砖茶等)等高附加值产品,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条。(3)建设产业平台。着力建设一批具备生产加工、仓储物流等功能的现代化茶产业园建设,积极引导产业进园区,提高产业集聚度,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群。加强茶叶商贸交易流通平台建设,重建中国茶叶贸易中心---汉口“东方茶港”,打造综合交易平台。支持省内重点产茶区根据自身特点,分门别类建设绿茶、红茶、黑茶等专业种类茶叶市场(如:恩施西茶小镇、宜昌三峡茶城等)。(4)打造茶旅融合线路。做好做优“茶+文化+旅游+茶游学+康养”融合大文章,推广茶园生态游、茶乡体验游、茶事研学游等新业态新模式,加快建设一批集采摘体验、观光休闲、文化感悟、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庄园,重点打造10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湖北最美茶乡和茶旅融合精品线路及景区、茶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小镇。
四是大力实施市场拓展工程。
着眼“双循环”大市场,进一步创新产品营销举措,全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。(1)开拓国内市场。根据国内茶叶消费市场特点,加大茶叶新品种、新产品研发力度,调优茶叶种植结构与产品类型,着力构建层次丰富、覆盖面广的产品供给体系。支持龙头茶企进驻北京马连道、广东芳村等专业茶叶市场,在全国大中城市及机场、高铁站等设立直营店、经销店,鼓励中小型茶企上网组建电商平台。探索由省级主管部门组建“鄂茶网”,引导湖北优质茶企入驻,制定生产加工、质量安全、产品价格等统一标准,加强物流仓储及售后服务,打造湖北茶叶专属网络销售高地。(2)拓展海外市场。强化本土茶企与国外出口标准、消费市场、货运体系等方面的对接,进一步健全茶叶商贸流通网络。深化国外茶叶消费市场研究,有针对性开发符合国外茶叶消费群体需求的个性化、定制化产品。大力支持湖北龙头茶企走出国门,采取强强联合、组团发展等方式,在“一带一路”“万里茶道”等沿线国家布局设立品牌运营公司,建立海外加工、销售、仓储中心,加强国外市场开拓。(3)创新营销模式。用好“万里茶道”“东方茶港”“茶圣故里”等金字招牌,持续开展湖北名优茶·健康沿海行、赤壁青砖茶·健康边疆行、重走中俄“万里茶道”等活动,鼓励茶企举办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、茶艺赛事等活动,搭建更多茶文化展示窗口、经贸合作平台和文化交流桥梁,讲好鄂茶故事。抢抓中央大力支持湖北加快发展机遇,积极争取外交部、中宣部、中联部等部委支持宣传推介湖北茶叶,大力开展“茶叙外交”。大力实施湖北茶叶品牌“云上营销”战略,鼓励全省茶企通过各网络媒体平台,聚焦茶叶种植生长、采摘加工、包装运输、销售等各环节开展全景式直播,积极开展“县市(区)长带货”“网红直播带货”等线上宣传活动,不断提升湖北茶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。
五是大力实施环境营造工程。
坚持问题导向,围绕政策支持、要素保障、服务机制等重点,为湖北茶产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。(1)加大财政投资。建立支持茶产业发展资金持续投入保障机制,拿出更多财政资金建立省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。各级茶产业主产区市县乡政府相应加大配套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,用于茶企茶农规模种植、技术改造、品牌创建、行业标准设置、市场开拓等,带动更多社会资金、民间资本投入。落实用电、用地、用水等优惠政策,完善财政、金融、担保、保险各方面激励和保障机制。设立外贸扶持基金和奖励基金,鼓励湖北茶叶走出去。(2)鼓励企业互助。帮助大型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、金融机构等牵线搭桥,支持探索组建科技研发中心、检验检测中心、金融服务中心、茶产业展示中心等平台,采取企业互助的方式,做大强茶产业,实现抱团发展。(3)探索国资注入。探索在省属大型国资公司(如省农业发展集团)名下成立省茶产业发展投资公司,对于资产、股权、债务等方面存在风险的重点龙头企业,采取国资注入的方式,实施兼并重组,推动资产重构,帮助企业渡过难关、发展壮大。支持省属龙头茶企共同出资入股建设、抱团发展,引进省属投融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资,做强做大茶产业,推动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作者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,曾长期在省级决策咨询部门工作,对茶文化和茶产业有较深入研究,是省政协农村专委会、省茶业协会顾问,也是武汉大学、中南民族大学、武汉科技大学、长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。
来源:大孙讲茶 孙军 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